
在陰極保護技術中,保護電位和保護電流密度這兩個主要參數(shù)通常用來判斷被保護金屬是否得到充分保護,以及調(diào)節(jié)和控制陰極保護系統(tǒng)的運行過程。為了確定 佳保護效果,有時會使用保護程度和保護效率。正確選擇和控制陰極保護的主要參數(shù)是決定保護效果的關鍵。
受保護金屬陰極通過外部電源或犧牲陽極極化,使金屬電極電位從自腐蝕電位負移到金屬表面腐蝕電池陽極打開電位,此時受保護金屬的腐蝕過程已完全停止,根據(jù)習慣,相應的電位值稱為 小保護電位。所謂 小保護電位是受保護金屬開始獲得完全陰極保護的初始電位。當金屬低于該點時,無法達到完全保護的陰極保護水平。它是判斷陰極保護技術中金屬保護效果、測量和調(diào)整陰極保護操作過程、監(jiān)測和控制陰極保護效果的重要控制參數(shù)之一。
對于鋼結構, 小保護電位是鐵在給定電解質(zhì)溶液中的平衡電位。只要計算出鐵的相應平衡電位,就可以得到鐵的 小保護電位。
從理論上來說,陰極保護可以適用于所有與土壤或者是水接觸的金屬構筑物或者金屬設備。陰極保護應用于周期性浸沒的金屬表面,也應該是有益的。
但是,陰極保護的應用范圍有時候會受到經(jīng)濟因素的限一些限制。比如說,用于保護某些已建構筑物就是不經(jīng)濟的,因為改建這些已建構筑物使其可以采用陰極保護所需要的費用過多。
考慮到構筑物或者是設備的某種重要功能,將決定減緩其腐蝕能夠預期的益處。例如,如果腐蝕穿孔產(chǎn)生的后果非常嚴重,類似于某種有毒或者易燃氣體泄露產(chǎn)生的危險,類似于某一大型設備運行中斷,類似于船板的某種失效,保證完全可靠的必要性就變成第一位的要求了,在這種考慮下,即使存在任何不利的情況,要求全部達到電位的陰極保護的要求也會認為是經(jīng)濟的。但是,在某些情況下,例如,沒有任何危險的容器,或者是構筑物建設地點的腐蝕強度構筑物可以承受。
陰極保護已經(jīng)開始應用于大量的構筑物,包括管道、儲罐、船舶以及一些工業(yè)設備。